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“同情心”
發(fā)表日期:2019-07-23 18:06:25
作者來源:田老師
瀏覽:185
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曾經(jīng)說過:“同情行為在家庭里在社會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美德。若家庭里沒有同情行為,那父不父,母不母,子不子,家庭就不成為家庭;若社會里沒有同情行為,爾虞我詐,人人自利,社會也不成社會了?!睘榇?,于家庭教育中,我們需要呵護并培養(yǎng)孩子的這一重要品格。那么,如何培養(yǎng)孩子的“同情心”呢?隨小美一起來看一下吧!
1.父母的榜樣示范
“我們一起來幫助他吧!”“讓我來幫助你好嗎!”日常生活中,父母真誠并施以同情地關心他人,會讓孩子以父母為榜樣進行自我教育。
2.讓孩子體驗各種感受
例如,親親他、抱抱他,讓孩子體會到被愛的滋味;讓孩子受點苦,體驗辛苦的滋味,這些感受多了,孩子的同情心才會培養(yǎng)起來。
3.以興趣為出發(fā)點,進行感情植入
孩子的內(nèi)心世界里,對于父母的沉悶說教往往不能“感同身受”。站在孩子的角度,以孩子感興趣的故事、圖書、動畫片等進行引導,更適合培養(yǎng)孩子的同情心。
4.認知的廣度和寬度可以深化孩子的同情心
我們的世界包含自我、他人、環(huán)境和社會,從小讓孩子懂得珍愛環(huán)境、關心他人和社會,會拓寬孩子的同情范圍,這會深化并提升孩子的同情心。
5.保護、引導孩子同情心的成長
孩子的同情心成長于“情感傳遞”和“情感模仿”,但不等同于情感行為的正確表達。在孩子給予他人同情時,我們要鼓勵孩子的正確行為,但同時對那些非正義、非道德的行為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。